本通識課程由教育部顧問室支持 !

本通識課程由教育部顧問室支持 !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第11週議題討論與作業引導

討論議題之思考引導:
 
a.如果你被診斷罹患阿茲海默症,在尚有記憶的時候,將你許多未完成的事情、想見的人、想去的地方都親自完成,相片的收集整理、生活的紀錄甚至是你的財務情形、與別人的合約和保險…等也必須交代清楚,面對漸進性的死亡過程親自參與死亡之前的準備,可以讓過程的無力感減少,讓身旁照顧我們的人壓力得到緩解。



b.媽咪日記與柯傑洛的故事都在說明當人失去短期記憶時,生命就只是活在當下而已,你不會記得三十分鐘前你做過的事情、吃過的食物以及你說過的話,你不會認得在記憶喪失以後所有新認識的朋友。舊的記憶(長期記憶)還在,至少你還沒有失去自我,你還認得回家的路以及你的家人。除了把記憶寫下來,身旁的人要如何撫平你的傷口、從旁幫助你生活…是我們給失意者最深切的關懷。






作業引導:


電影「明日的記憶」是描述阿茲海默症患者(佐伯)從知道自己罹病,一直到完全失去自我這之間心情的轉折,以及旁邊的人用愛來包容的故事。佐伯是公司的主管,受上司肯定和下屬的愛戴。正值人生高峰,醫生卻告訴他將逐漸失去記憶,失能,然後死去。


他開始寫日記、留紙條…試圖想留下一點什麼,但是他還是不斷的犯錯,然而在他不管怎麼做都沒有用的時候,身邊的人選擇對他寬容。在他被迫離職時,同事們把自己的相片寫上名字送給他,告訴他「不要忘記我們,我們也會記得你」…,而殘酷的是,佐伯就要漸漸失去自我,終究不會記得這些人。當語言和時間都失去意義時,只有愛能自始至終支撐。


電影將重心自阿茲海默症生活的困難,轉移到夫妻間的互相扶持上。藉由影片我們可以思考記憶與自我存在的價值,以及照顧者的身心壓力、社會對阿茲海默症患者應給予的關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