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通識課程由教育部顧問室支持 !

本通識課程由教育部顧問室支持 !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第4週-討論議題引導

a.憂鬱的情緒與憂鬱症是不同的,憂鬱的情緒也會出現在健康的人,例如:失去親人讓我們情緒憂傷,然而對於一個癌症病人,要如何判斷病人憂鬱的心情是對死亡預期的反應或者是憂鬱症的一部分?--提示:可利用課堂上說明的憂鬱症特徵進行討論,但是是否為憂鬱症患者還是需要身心科醫師判斷。



b.倪敏然事件是發生在2005年的5月,宜蘭縣警察局頭城派出所證實,倪敏然在宜蘭縣頭城鎮山區上吊,被發現時已死亡多日,死因疑為憂鬱症上吊自殺。因為倪敏然是資深藝人,身分特殊讓媒體借題發揮,大炒新聞,甚至只要有人去探望倪家人,記者馬上做連線報導,不免讓人感嘆新聞報導已失去倫理道德,而報導的渲染也扭曲了生命的價值觀。新聞報導忽略了事件的背後最重要的意義,那就是社會應給予憂鬱症患者怎樣的協助,讓因憂鬱症而自殺的事件可以減少。政府的自殺防治通報轉介作業流程、自殺暨高危險群個案通報以及自殺個案訪視暨轉介是否真正落實,是我們真正該思考的。最終,該如何關心身旁的人情緒的問題,才是通報系統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