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通識課程由教育部顧問室支持 !

本通識課程由教育部顧問室支持 !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第9週議題討論與作業引導

討論議題之思考引導:
 
a. 藝人蕭淑慎民國96年間因吸食、轉讓一級毒品古柯鹼,遭士林地方法院判處1年7個月、緩刑4年定讞。但她在緩刑期間,遭驗出吸食3次安非他命,蕭 並在法院二審時坦承吸毒…。由新聞報導中發現蕭淑慎因不斷的吸毒而遭判刑,這當中我們要思考的是為什麼毒品很難戒除?毒品對神經系統的影響到底為何?什麼是藥物依賴、藥物耐受性以及戒斷症狀?



b.要如何遏止青少年的吸毒?青少年吸毒的原因複雜,學校、家長、社會、政府都難辭其咎。近年來,不少藝人被揭發吸毒或藏毒,也會助長青少年吸毒現象。而打擊吸毒問題的重點在學校,因為同儕之間的影響乃是導致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所以,要如何在學校宣導反毒,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作業引導:


電影「胡士托風波」是描述美國最著名「胡士托音樂節」的傳奇故事。1969年艾略特希望在偏僻的家鄉舉辦音樂節,吸引人潮可以為殘破的旅館帶來生意。沒想到,三週後,竟然湧進50萬人!。導演並未刻意製造激情的演唱會現場,而是把這場演唱會當成背景來處理,目的是要用來凸顯一個深感挫折年輕人的痛苦,他自我認同的主要困難,正是對於原生家庭的愛恨交織卻又不忍離棄;以及他說不出口的同志身份。


當然,影片高潮片段是一場他與陌生男女一起吸毒的戲,電影以電腦特效,做出了渲染效果,仿佛油彩一般縹緲的畫面,無聲地向觀眾傳達了當時那些嬉皮的切身感受。片中大部分的幽默交流來自於當地小鎮鄉下人與大批蜂擁前來此地、吸毒後神智模糊、性混亂的嬉皮之間的明顯對比。


除了片中男主角同性戀角色和當時社會的認同衝突以外,同學要思考的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年輕人吸毒?是生活的苦悶,還是無法被社會接納而產生的叛逆行為?而那仿佛油彩一般縹緲的畫面,正是說明迷幻藥如何扭曲感官,同學可利用如此之畫面更具體的了解吸毒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看完影片的省思是:「毒品」與「性」真的使宣洩不了的情緒找到出口嗎?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個現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